其他安全
2023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
其他安全
考前10页纸
一、各类人员安全职责及工作内容
主要负责人安全职责 |
安全管理人员职责 |
(1)建立健全并落实本单位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2)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 操作规程: (3)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计 划 ; (4)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5)组织建立并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 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 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6)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 救援预案; (7)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
(1)组织或者参与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 程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如实记录 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 (3)组织开展危险源辨识和评估,督促落实本单位重大危 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 (4)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应急救援演练; (5)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 隐患,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 (6)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 的行为 ; (7)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 |
二、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1.设备设施(或物质)保障责任。
2.资金投入责任。
3.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责任。
4.规章制度制定责任。
5.安全教育培训责任。
6.安全生产管理责任。
7.事故报告和应急救援责任。
8.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责任。
三、 常见安全管理问题及措施
1.健全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2.完善现场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完善现场操作规程)并落实。
3.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对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能力。
4.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加强应急演练。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 ·考前10页纸
5.加强现场安全检查和指导。
6.采取有效措施,整改现场,消除事故隐患。
7.保证安全生产投入。
8.建立并完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
9.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标准化建设、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10.加强设备管理及其维护、保养、检测和维修。
四、 安全管理协议的主要内容
1.发包单位提出的确保施工安全的组织措施、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要求。
2.承包商制定的确保施工安全的组织措施、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
3.承包商应遵照执行的有关安全文明生产、治安、防火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4.发包单位对现场实施奖惩的有关规定。
5.有关事故报告、调查、统计、责任划分的规定。
6.对承包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考试及办理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应履行的手续等要求。 7.承包商必须按照生产经营单位的要求提供相关材料,接受安全资质和条件审查。
8.承包商不得擅自将工程转包、分包和返包。在工作中遇有特殊情况确实需要由生产经营单位配合完 成的工作,应书面提出申请,经发包单位领导批准后,指派有关部门、班组配合完成。
9.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不得擅自更换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以及关系到施工安全及质量的 特殊工种人员,特殊情况需要换人时须征得发包单位的同意,并对新参加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 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使用。
10.承包商不得使用童工,施工人员不得有承包工程的职业禁忌症。
五、 通用安全技术措施
1.配备个体防护装备;
2.安装安全警示标志、安全指示;
3.加强安全检测与监测;
4.设置应急设施,配备救援器材。
六、 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内容
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内容 |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内容 |
1)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 |
|
法规、规章及标准; |
1)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 |
2)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生 |
规章及标准; |
产专业知识; |
2)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职业卫生等知识; |
3)重大危险源管理、重大事故防范、应急管理和救 |
3)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及职业危害的调查处理方法; |
援组织以及事故调查处理的有关规定; |
4)应急管理、应急预案编制以及应急处置的内容和要求; |
4)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
5)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
5)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
6)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 |
6)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 |
7)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
7)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
|
七、其他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内容
其他安全
1. 厂级岗前安全培训内容: ①本单位安全生产情况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②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和劳动纪律;③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④有关事故案例等。
2. 车间级岗前安全培训内容: ①工作环境及危险因素;②所从事工种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和伤亡事故; ③ 所从事工种的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④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 ⑤安全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⑥本车间(工段、区、队)安全生产状况及规章制度;⑦
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措施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⑧有关事故案例。
3. 班组级岗前安全培训内容: ①岗位安全操作规程;②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的安全与职业卫生事项;
③ 有关事故案例。
八、 安全设施
1. 检测、报警设施: 压力、温度、液位、流量等报警设施, 可燃气体、 有毒有害气体、 氧 气等检测和
报警设施。
2. 设备安全防护设施:包括防护罩、防护屏、负荷限制器、行程限制器,制动、限速、防雷、 防潮、防晒、
防冻、防腐、防渗漏等设施, 传动设备安全锁闭设施, 电器过载保护设施, 静电接地设施。
3. 防爆设施:包括各种电气、仪表的防爆设施,抑制助燃物品混入(如氮封)、易燃易爆气体和粉尘形
成等设施,阻隔防爆器材,防爆工器具。
4.作业场所防护设施:防辐射、防静电、防噪声、通风(除尘、排毒)、防护栏(网)、防滑、防灼烫等设施。 5. 安全警示标志:包括各种禁止、警告、指令、提示作业安全等警示标志。
6.泄压和止逆设施:泄压的阀门、爆破片、安全阀、水封系统、放空管等设施,用于止逆的阀门等设施,
真空系统的密封设施。
7. 紧急处理设施:紧急备用电源, 紧急切断、分流、排放(火炬)、吸收、中和、冷却等设施,通入或
者加入惰性气体、反应抑制剂等设施, 紧急停车、仪表连锁等设施。
8.防止火灾蔓延设施:包括阻火器、安全水封、回火防止器、防油(火)堤,防爆墙、防爆门等隔爆设施,
防火墙、防火门、蒸汽幕、水幕等设施,防火材料涂层。
9. 灭火设施:水喷淋、惰性气体、蒸汽、泡沫释放等灭火设施,消火栓、高压水枪(炮)、消防车、消
防水管网、消防站等。
10. 紧急个体处置设施:包括洗眼器、喷淋器、 逃生器、逃生索、应急照明等设施。
11. 逃生避难设施:包括逃生和避难的安全通道(梯)、安全 避难所( 带空气呼吸系统)、 避难信号等。
九、 特种设备安全保护装置和附件
1. 锅炉:安全阀,压力表,水位计(表),温度测量装置,超温报警和联锁保护装置,高低水位警报和 低水位联锁保护装置,超压报警装置,锅炉熄火保护装置,排污阀或放水装置,防爆门,锅炉自动控制装置。
2. 气 瓶:瓶阀,瓶帽和保护罩,安全泄压装置( 易熔合金塞装置、爆破片装置、安全阀和爆破片-易 熔塞复合装置),
防震圈,液位计,紧急切断装置,充装限位装置。
3. 压力容器:①安全附件:安全阀、爆破片、爆破帽、易熔塞、紧急切断阀。②仪表:压力表、液位计、
温度计。
4.压力管道:安全阀,爆破片,调压装置(调压器),止回阀,切断装置,阻火器,防静电设施,凝水缸,
放散管,泄漏气体安全报警装置,阴极保护装置,压力表,温度计。
5. 起重机械:制动器,起重量(超载)限制器,起重力矩限制器,极限力矩限制器,起升(吊钩)高度限制器,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 ·考前10页纸
运行机构行程限位器(运营极限位置限制器),缓冲器和端部止挡,紧(应)急停止开关,联锁保护装置, 偏斜显示(限制)装置,轨道清扫器,抗风防滑装置(夹轨器、锚定装置和铁鞋),风速仪,防护罩,防护栏, 隔热装置,防碰撞装置,报警装置,电缆卷筒终端限位装置。
6.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涉及安全的部件:①高压胶管:通过耐压试验、长度变化试验、爆破试验、 脉冲试验、泄漏试验等试验检测。②货叉:通过重复加载的载荷试验检测。③链条:需进行极限拉伸载荷 和检验载荷试验。
十、 应急物资
1.通用:急救药箱、担架、安全帽、对讲机(防爆)、手电筒(防爆)、警戒线、警示标志。
2.触电:绝缘鞋、绝缘手套。
3.淹溺:救生衣、救生圈。
4.高处坠落:安全带、救生绳。
5.火灾与爆炸:灭火毯、灭火器、逃生口罩、空气呼吸器、消防梯、阻燃服、安全(救生)气垫、破拆工具、 防静电服(鞋、手套)。
6.中毒和窒息:空气呼吸器、便携式气体检测仪、防爆移动式风机、安全绳、苏生器。
十一 、防护装备
按防护部位分类,结合伤亡事故分类分析:
1.头部:安全帽。
2.呼吸器官:防尘口罩、空气呼吸器。
3.眼面部:护目镜。
4.听力:耳塞、耳罩。
5.手部:绝缘手套、防寒手套、防化学品手套、防静电手套、防热伤害手套、焊工防护手套、机械危 害防护手套。
6.足部:安全鞋、防化学品鞋、绝缘鞋、防静电鞋。
7.躯干:防电弧服、防静电服、防雨服、高可视性警示服、隔热服、焊接服、化学防护服、冷环境防护服、 熔融金属飞溅防护服、阻燃服。
8.防坠落:安全带、安全绳、缓降装置、速差自控器、自锁器、安全网。
十二、 现场作业安全管理措施答题模板
1.辨识、分析作业风险;
2.制定安全技术(控制)措施;
3.编制安全技术方案;
4.明确人员安全职责;
5.组织教育培训;
6.作业前履行审批手续;
7.现场设置监护人员、负责人进行监督;
8.正确佩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9.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10.现场设置警戒线和警示标识;
11.制定应急预案;
其他安全
12.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应急救援人员。
十三、 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要求
1.实行作业审批许可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2.实施作业前,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并对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合格后方可作业。
3.作业应当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 4.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作业前后清点作业人员和工器具。
5.作业现场应设置监护人员,同时监护人员不得离开岗位,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 6.必须配备个人防中毒窒息等劳动防护用品或设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
7.存在交叉作业时,采取避免互相伤害的措施。
8.对作业场所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时检测或者连续监测。
9.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
十四、 动火作业安全要求
1. 动火作业前必须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
2. 动火作业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
3. 动火作业前,应检查电、气焊工具,保证安全可靠。
4. 动火作业应有专人监护,动火作业前应清除动火现场及周围的易燃物品,或采取其它有效的安全防
火措施,配备足够适用的消防器材。
5. 电焊机与动火点的间距不应超过10 m 。
6.气焊、气割动火作业时,乙炔瓶应安装防回火装置,不应卧放使用;氧气瓶与乙炔瓶的间距不应小 于5 m , 二者与动火点间距不应小于10 m , 并应采取防晒和防倾倒措施。
7. 动火点周围或其下方如有可燃物、 电缆桥架、孔洞、窨井、地沟、水封设施、污水井等,应检查分 析并采取清理或封盖等措施。
8.五级风以上(含五级风)天气,原则上禁止露天动火作业。因生产需要确需动火作业时,动火作业 应升级管理。
9. 动火作业完毕应清理现场,确认无残留火种后方可离开。
十五、 高处作业安全要求
1. 作业人员应正确佩戴符合要求的安全带。
2. 高处作业应设专人监护,作业人员不应在作业处休息。
3.作业使用的工具、材料、零件等应装入工具袋,上下时手中不应持物,不应投掷工具、材料及其他物品。 4.带电高处作业应使用绝缘工具或穿均压服。
5. 在同一坠落方向上, 一般不应进行上下交叉作业,如需进行交叉作业,中间应设置安全防护层,坠 落高度超过24m 的交叉作业,应设双层防护。
6. 雨天和雪天作业时,应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措施;暴风雪、台风、暴雨后,应对作业安全设施进行检查, 发现问题立即处理。
7.五级风以上(含五级风) 、浓雾等恶劣天气,不应进行露天高处作业、露天攀登与悬空高处作业。
8. 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发出信号撤离现场。
十六、 吊装作业安全要求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 · 考前10页纸
1.吊装作业前编制吊装作业方案。
2.作业前对起重机械、吊具、索具、安全装置等进行检查,确保其处于完好、安全状态。
3. 吊装现场应设置安全警戒标志,并设专人监护,非作业人员禁止入内。
4. 明确指挥人员,起重机械操作人员按指挥人员发出的指挥信号进行操作。
5. 按规定负荷进行吊装,吊具、索具应经计算选择使用, 不应超负荷吊装。
6. 起吊前应进行试吊,检查制动等安全装置正常后方可正式起吊。
7. 任何人发出的紧急停车信号均应立即执行。
8. 大雪、暴雨、大雾、 六级及以上大风时,不应露天吊装作业。
十七、临时用电作业安全要求
1. 作业前必须办理《临时用电作业许可证》。
2. 安装临时用电线路的电气作业人员,应持有电工作业证。
3. 接引、拆除临时用电线路时,其上级开关应断电上锁并加挂安全警示标牌,应有 监护人在场。
4. 临时用电应设置保护开关,使用前应检查电气装置和保护设施的可靠性。所有的临时用电均应设置
接地保护。
5. 电缆线路应设有走向标志和安全标志;架空线路与地面应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埋地电缆深度不应小 于0.7 m , 穿越道路时应加设防护套管。
6.现场临时用电配电盘、箱应有电压标示和危险标志,有防雨措施,盘、箱、门牢固关闭并上锁管理。
7.移动用电设备逐个配置漏电保护器和电源开关。
8. 用电结束后, 及时拆除临时用电线路。
十八、 安全标志
1. 禁止标志:共有40个,如禁止吸烟、禁止烟火、禁止带火种、禁止用水灭火、禁止放置易燃物、禁
止堆放、禁止启动、禁止合闸、禁止转动等。
2.警告标志: 共有39个,如注意安全、当心火灾、当心爆炸、当心腐蚀、当心中毒、当心感染、当心 触电、当心电缆、当心自动启动、当心机械伤人、当心塌方、当心冒顶、当心坑洞、当心落物、当心吊物、 当心碰头、当心挤压、当心烫伤、当心伤手、当心夹手、当心扎脚、当心有犬、当心弧光、当心高温表面、
当心低温等。
3.指令标志:共有16个,如必须戴防护眼镜、必须佩戴遮光护目镜、必须戴防尘口罩、必须戴防毒面具、
必须戴护耳器、必须戴安全帽、必须戴防护帽、必须系安全带、必须穿救生衣、必须穿防护服等。
4.提示标志:共有8个,如紧急出口、避险处、应急避难场所、可动火区、击碎板面、急救点、应急电话、
紧急医疗站。
十九、《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 6441)20类
物体打击、触电 ( 2 个 )
锅炉爆炸、容器爆炸、 其他爆 炸 ( 3 个 )
车辆伤害、 机械伤害、 起重伤害、 其他伤 害 ( 4 个 )
灼烫、淹溺、火灾、高处坠落、坍塌、中毒和窒息(6 个 )
放炮、火药爆炸
煤矿:冒顶片帮、透水、瓦斯爆炸
其他安全
二十、《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 13861-2022
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16个)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防护缺陷; 信号缺陷;标志标识缺陷; 信息系统缺陷(5个) 电危害;振动危害; 运动物危害(3个)
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2个)
噪声、明火、高温物质、低温物质、有害光照(5个)
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1个)
二十 一、工贸行业重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23版)
工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
1.未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或者未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的; 2.特种作业人员未按照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上岗作业的;
3.金属冶炼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按照规定经考核合格的。
建材企业重大事故隐患
1.煤磨袋式收尘器、煤粉仓未设置温度和固定式一氧化碳浓度监测报警装置,或者未设置气体灭火装 置的;
2.筒型储库人工清库作业未落实清库方案中防止高处坠落、坍塌等安全措施的;
3.水泥企业电石渣原料筒型储库未设置固定式可燃气体浓度监测报警装置,或者监测报警装置未与事 故通风装置联锁的;
4.进入筒型储库、焙烧窑、预热器旋风筒、分解炉、竖炉、篦冷机、磨机、破碎机前,未对可能意外 启动的设备和涌入的物料、高温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等采取隔离措施,或者未落实防止高处坠落、坍塌等 安全措施的;
5.采用预混燃烧方式的燃气窑炉(热发生炉煤气窑炉除外)的燃气总管未设置管道压力监测报警装置, 或者监测报警装置未与紧急自动切断装置联锁的;
6.制氢站、氮氢保护气体配气间、燃气配气间等3类场所未设置固定式可燃气体浓度监测报警装置的; 7.电熔制品电炉的水冷设备失效的;
8.玻璃窑炉、玻璃锡槽等设备未设置水冷和风冷保护系统的监测报警装置的。
机械企业重大事故隐患
1.会议室、活动室、休息室、更衣室、交接班室等5类人员聚集场所设置在熔融金属吊运跨或者浇注 跨的地坪区域内的;
2.铸造用熔炼炉、精炼炉、保温炉未设置紧急排放和应急储存设施的;
3.生产期间铸造用熔炼炉、精炼炉、保温炉的炉底、炉坑和事故坑,以及熔融金属泄漏、喷溅影响范 围内的炉前平台、炉基区域、造型地坑、浇注作业坑和熔融金属转运通道等8类区域存在积水的;
4.铸造用熔炼炉、精炼炉、压铸机、氧枪的冷却水系统未设置出水温度、进出水流量差监测报警装置, 或者监测报警装置未与熔融金属加热、输送控制系统联锁的;
5.使用煤气(天然气)的燃烧装置的燃气总管未设置管道压力监测报警装置,或者监测报警装置未与 紧急自动切断装置联锁,或者燃烧装置未设置火焰监测和熄火保护系统的;
6.使用可燃性有机溶剂清洗设备设施、工装器具、地面时,未采取防止可燃气体在周边密闭或者半密 闭空间内积聚措施的;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 · 考前10页纸
7.使用非水性漆的调漆间、喷漆室未设置固定式可燃气体浓度监测报警装置或者通风设施的。
轻工企业重大事故隐患
1.食品制造企业烘制、油炸设备未设置防过热自动切断装置的;
2.白酒勾兑、灌装场所和酒库未设置固定式乙醇蒸气浓度监测报警装置,或者监测报警装置未与通风 设施联锁的;
3.纸浆制造、造纸企业使用蒸气、明火直接加热钢瓶汽化液氯的;
4.日用玻璃、陶瓷制造企业采用预混燃烧方式的燃气窑炉(热发生炉煤气窑炉除外)的燃气总管未设 置管道压力监测报警装置,或者监测报警装置未与紧急自动切断装置联锁的;
5.日用玻璃制造企业玻璃窑炉的冷却保护系统未设置监测报警装置的;
6.使用非水性漆的调漆间、喷漆室未设置固定式可燃气体浓度监测报警装置或者通风设施的; 7.锂离子电池储存仓库未对故障电池采取有效物理隔离措施的。
纺织企业重大事故隐患
1.纱、线、织物加工的烧毛、开幅、烘干等热定型工艺的汽化室、燃气贮罐、储油罐、热媒炉,未与 生产加工等人员聚集场所隔开或者单独设置的;
2.保险粉、双氧水、次氯酸钠、亚氯酸钠、雕白粉(吊白块)与禁忌物料混合储存,或者保险粉储存 场所未采取防水防潮措施的。
粉尘爆炸危险重大事故隐患
1.粉尘爆炸危险场所设置在非框架结构的多层建(构)筑物内,或者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内设有员工宿舍、 会议室、办公室、休息室等人员聚集场所的;
2.不同类别的可燃性粉尘、可燃性粉尘与可燃气体等易加剧爆炸危险的介质共用一套除尘系统,或者 不同建(构)筑物、不同防火分区共用一套除尘系统、除尘系统互联互通的;
3.干式除尘系统未采取泄爆、惰化、抑爆等任一种爆炸防控措施的;
4.铝镁等金属粉尘除尘系统采用正压除尘方式,或者其他可燃性粉尘除尘系统采用正压吹送粉尘时, 未采取火花探测消除等防范点燃源措施的;
5.除尘系统采用重力沉降室除尘,或者采用干式巷道式构筑物作为除尘风道的;
6.铝镁等金属粉尘、木质粉尘的干式除尘系统未设置锁气卸灰装置的;
7.除尘器、收尘仓等划分为20区的粉尘爆炸危险场所电气设备不符合防爆要求的;
8.粉碎、研磨、造粒等易产生机械点燃源的工艺设备前,未设置铁、石等杂物去除装置,或者木制品 加工企业与砂光机连接的风管未设置火花探测消除装置的;
9.遇湿自燃金属粉尘收集、堆放、储存场所未采取通风等防止氢气积聚措施,或者干式收集、堆放、 储存场所未采取防水、防潮措施的;
10.未落实粉尘清理制度,造成作业现场积尘严重的。
使用液氨制冷重大事故隐患
1.包装、分割、产品整理场所的空调系统采用氨直接蒸发制冷的;
2.快速冻结装置未设置在单独的作业间内,或者快速冻结装置作业间内作业人员数量超过9人的。 有限空间作业重大事故隐患
1.未对有限空间进行辨识、建立安全管理台账,并且未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的;
2.未落实有限空间作业审批,或者未执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要求,或者作业现场未设置监 护人员的。
其他安全
二十二、 事故隐患治理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
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3.隐患的治理方案。
事故隐患治理
1. 一般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车间、分厂、区队等 )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
2.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内容:
①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③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⑤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⑥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隐患治理职责
1.根据企业情况进行经常性检查。
2.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不能处理的报告单位有关负责人。
4.有关负责人不处理的,向政府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二十三、 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通用检查要求)
1.5S 要求:地面是否保持干净整洁,有无杂物、积水、可燃物等?
2. 警示标示:现场警示标识是否设置完好,数量及位置是否满足要求?
3. 劳保用品:是否为现场作业人员按标准配备PPE, 且确保其完好有效?
4. 消防设施:现场消防设施及器材设置符合要求,且定期测试、点检。
5. 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是否建立现场作业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
6. 电气安全:配电柜是否上锁状态,现场电源线是否存在乱拉乱接现象?易燃易爆场所需要考虑防爆 要求。
7. 设备防护:现场机械设备设施是否有连锁保护,皮带及设备转动部件处是否按要求设有防护罩,且 完好。
8. 安全巡查:是否对场所或设备进行安全巡查,保留巡查记录。
二十四、 应急预案的编制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资料收集→风险评估→应急资源调查→应急预案编制→桌面推演→应急预 案评审和批准实施。
资料收集内容包括
1.适用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技术标准及示范性文件; 2.企业周边地质、地形、环境情况及气象、水文、交通资料;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 · 考前10页纸
3.企业现场功能区划分、建(构)筑物平面布置及安全距离资料;
4.企业工艺流程、工艺参数、作业条件、设备装置及风险评估资料;
5.本企业历史事故与隐患、国内外同行业事故资料;
6.属地政府及周边企业、单位应急预案。
事故风险评估报告内容
1.辨识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类别;
2.分析各种事故类别发生的可能性、危害后果和影响范围;
3.评估确定相应事故类别的风险等级。
应急资源调查内容包括
1.本单位可调用的应急队伍、装备、物资、场所;
2.针对生产过程及存在的风险可采取的监测、监控、报警手段;
3.上级单位、当地政府及周边企业可提供的应急资源;
4.可协调使用的医疗、消防、专业抢险救援机构及其他社会化应急救援力量。
应急预案主要内容
1.综合应急预案主要内容:①总则;②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③应急响应;④后期处置;⑤应急保障。 2.专项应急预案主要内容:①适用范围;②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③响应启动;④处置措施;⑤应急保障。
3.现场处置方案主要内容:①事故风险描述;②应急工作职责;③应急处置;④注意事项。
二十五、 应急演练的内容
1.预警与报告。向相关部门或人员发出预警信息,并报告事故情况。
2. 指挥与协调。成立应急指挥部,调集应急救援队伍和相关资源,开展应急救援行动。
3. 应急通信。在应急救援相关部门或人员之间进行音频、视频信号或数据信息互通。
4. 事故监测。对事故现场进行观察、分析或测定,确定事故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变化趋势等。 5. 警戒与管制。建立应急处置现场警戒区域,实行交通管制,维护现场秩序。
6. 疏散与安置。对事故可能波及范围内的相关人员进行疏散、转移和安置。
7. 医疗卫生。调集医疗卫生专家和卫生应急队伍开展紧急医学救援,并开展卫生监测和防疫工作。
8. 现场处置。按照相关应急预案和现场指挥部要求对事故现场进行控制和处理。
9. 社会沟通。召开新闻发布会或事故情况通报会,通报事故有关情况。
10. 后期处置。应急处置结束后,开展事故损失评估、事故原因调查、事故现场清理和相关善后工作。
二十六、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坍塌、水患、机动车辆伤害等,从人员救护、工艺操作、
事故控制、消防、现场恢复等方面制定明确的应急处置措施。
【必答】1.营救受害人员,疏散其他人员。
2.防止事态扩大。3.消除事故后果,减少危害影响。
4.报告/向社会求助(119/120/安监/环保/公安)。
【选答】1 .统一指挥,协同联动;
2.采取必要措施,避免或者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3.警报和紧急公告;4.事态监测与评估;
5.医疗与卫生;6.应急人员安全;
其他安全
7.抢险与救援; 8.危险物质控制。
二十七、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程序
1.前期准备工作;
2.辨识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
3.评价单元划分;
4.选择定性、定量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5.提出安全对策措施;
6.评价结论;
7.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安全预评价结论
1.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评价结果;
2.指出评价对象应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有害因素;
3.明确应重视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4.明确评价对象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在采取安全对策措施后,能否得到控制以及受控的程度; 5.给出评价对象从安全生产角度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范的要求。
安全验收评价结论
1.符合性评价的综合结果;
2.评价对象运行后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危险危害程度;
3.明确给出评价对象是否具备安全验收的条件。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安全生产统计分析的案例分析。
二十八、 事故调查
事故调查的组织
事故调查组由有关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公安机关以及 工会派人组成。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事故报告的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
4.伤亡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已经采取的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事故调查报告的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3.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4.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5.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 · 考前10页纸
6.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二十九、 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1. 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2. 人的不安全行为。
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
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
2.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3.劳动组织不合理。
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
7.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三十、 安全生产标准化
安全生产标准化包含:目标职责、制度化管理、教育培训、现场管理、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 应急管理、事故管理、持续改进8个方面。8个一级要素,28个二级要素。
一级要素(8个) |
二级要素(28个) |
一级要素(8个) |
二级要素(28个) |
1. 目标职责 |
1.1目标 |
2.制度化管理 |
2.1法规标准识别 |
1.2机构和职责 |
2.2规章制度 |
||
1.3全员参与 |
2.3操作规程 |
||
1.4安全生产投入 |
2.4文档管理 |
||
1.5安全文化建设 |
3.教育培训 |
3.1教育培训管理 |
|
1.6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 |
3.2人员教育培训 |
||
4.现场管理 |
4.1设备设施管理 |
6.应急管理 |
6.1应急准备 |
4.2作业安全 |
6.2应急处置 |
||
4.3职业健康 |
6.3应急评估 |
||
4.4警示标识 |
7.事故管理 |
7.1报告 |
|
5.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 排查治理 |
5.1安全风险管理 |
7.2调查和处理 |
|
5.2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管理 |
7.3管理 |
||
5.3隐患排查治理 |
8.持续改进 |
8.1绩效评定 |
|
5.4预测预警 |
8.2绩效改进 |